,

長大後才看懂!兒童節必看TOP11部神級電影,讓你看著笑著就哭了!

兒童節是專屬於孩子們的快樂時光,但事實上,它更是一扇通往記憶深處的門,讓每個曾經是孩子的大人,重溫那些單純而美好的時光。在電影的世界裡,童年從來不只是成長的歷程,更是一場充滿夢想與希望的奇幻冒險。

而那些銀幕上的故事,總能勾起我們最真摯的情感。像是《新天堂樂園》透過光影照亮成長的軌跡,帶領我們回望那段與電影結下不解之緣的歲月;《天堂的孩子》則在一雙小鞋子中,裝滿兄妹之間最純粹的愛與牽絆;而《放牛班的春天》用音樂撫慰孤獨的靈魂,唱出希望與勇氣等。這些動人故事不只是給孩子看的童話,更是每位大人心中珍藏的回憶。這個兒童節,無論你是想讓孩子感受經典,還是想自己重溫童年的悸動,這11部經典電影,將帶你穿越時空,再次找回那份最純真的感動。

1《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1988年)
2《強盜保鑣》(A PERFECT WORLD,1993年)
3《終極追殺令》(LÉON,1994年)
4《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HEAVEN,1997年)
5《菊次郎的夏天》(きくじろうのなつ,1999年)
6《他不笨,他是我爸爸》(I AM SAM,2001年)
7《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2004年)
8《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2006年)
9《怦然心動》(FLIPPED,2010年)
10《海蒂和爺爺》(HEIDI,2015年)
11《奇蹟男孩》(WONDER,2017年)


1.一封獻給童年的電影情書:
《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1988年)

《新天堂樂園》是一封獻給光影歲月的情書,也是一場關於成長、告別與懷舊的夢。西西里島的小村莊裡,單親家庭長大的小男孩多多在「天堂戲院」流連,迷戀的不只是電影,更是放映師艾費多那雙操控光影的手。命運無情,戲院大火奪去艾費多的視力,卻讓兩人結下深厚的師徒情誼。艾費多將畢生所學傳授給多多,最終卻親手將他送上離鄉的列車,叮囑他永遠不要回頭。

多年後,多多已是名揚國際的導演,在艾費多的死訊傳來時,才真正回望自己的過去。《新天堂樂園》的動人之處,不僅在於少年與師傅的情感羈絆,更是那份對舊時光的執念。戲院見證了人們的歡笑與淚水,卻敵不過時代更迭,終究落得頹圮拆除的結局。年輕時觀影或許不以為意,多年後回頭再看,才真正讀懂了那份滲透血液的鄉愁與人生滋味。

義大利經典電影《新天堂樂園》由導演朱賽貝托納多雷執導,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譜寫出動人心弦的旋律,不僅長年盤踞影史必看電影榜單,更在電影配樂史上奠定無可撼動的地位,成為影迷與樂迷心中的永恆經典。

《新天堂樂園》預告:


2. 逃亡路上的童年救贖:
《強盜保鑣》(A PERFECT WORLD,1993年)

克林伊斯威特執導、凱文科斯納主演的《強盜保鑣》,這部看似典型的美國犯罪公路電影,卻在槍聲與追捕間,鋪展出一場關於親情、命運與自由的詩意旅程。故事發生在1963年的德州,凱文科斯納飾演的逃犯布區,從監獄潛逃後,綁架了一名孩童菲利浦為人質。這對原本應該是綁架者與人質的組合,卻在公路上發展出一種近乎父子的奇妙情感。

布區並非典型的冷血罪犯,相反地,他有著柔和、近乎溫暖的一面,教導菲利浦開車、帶他體驗兒時未曾擁有的快樂,甚至在萬聖節讓他戴上夢寐以求的面具敲門扮鬼要糖。這對臨時搭檔橫越德州一路狂奔,看似逃亡,實則尋找某種遺失的自我。

電影結局無可避免地令人心碎,但它帶來的餘韻卻久久不散。克林伊斯威特以冷靜的敘事風格,將這段公路逃亡故事轉化成一則關於救贖與命運的寓言。凱文科斯納的演技,讓我們相信這名亡命之徒並非純然的惡人,而是一個被世界遺棄的人,試圖在最後的旅程中尋找愛與認同。

《強盜保鑣》預告:


3.暴力與純真的驚世邂逅:
《終極追殺令》(LÉON,1994年)

里昂是一名孤獨的職業殺手,他的世界裡只有牛奶、盆栽和完美無瑕的殺戮技巧,直到12歲的瑪蒂達闖入他的生活。這名少女的家人被腐敗警探殘忍屠殺,童年瞬間破碎,她帶著天真的憎恨,敲響了殺手鄰居的門,要求他教她復仇。

就像《美女與野獸》的反轉版,這對本不該相交的靈魂意外地找到了彼此。瑪蒂達讓里昂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而里昂則成為她人生中第一個真正關心她的男人。他教她如何扣動扳機,她教他如何用心去生活。這段亦師亦友、亦父亦女的關係充滿危險的曖昧,但法國導演盧貝松聰明地讓一切停在純真與悲劇之間,始終保持在令人不安卻又深深著迷的微妙平衡點上。

而在殺戮之外,電影同樣充滿詩意。里昂始終珍惜著那株盆栽,把它當作自己的生命象徵;最後,瑪蒂達將盆栽裡的植物種進土裡,讓流浪的靈魂終於有了根。這是全片最具象徵意味的時刻——殺手的一生漂泊無依,而瑪蒂達的成長,則讓他得到了片刻的歸屬感。

《終極追殺令》預告:


4.在一雙鞋裡奔跑的希望:
《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HEAVEN,1997年)

《天堂的孩子》故事的開端再簡單不過——9歲小男孩阿里弄丟了妹妹莎拉的鞋。貧困的他們不敢告訴父母,只能祕密達成協議:輪流穿著阿里那雙破舊的球鞋,一個人上學回來,另一個立刻換上奔向課堂。

這場日復一日的接力賽跑,在成人眼中微不足道,卻成了孩子世界裡的巨大危機。他們害怕遲到、害怕被老師責罰,更害怕這個祕密被父母發現。伊朗導演馬基麥吉迪用最克制的鏡頭,捕捉這對兄妹的焦慮、希望,以及童年的執著。他們不抱怨命運,也不向世界索取更多,只是單純地想要一雙鞋,讓生活少一些難題。

當阿里站上長跑比賽的賽道,拚盡全力爭取第三名——因為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運動鞋——他並非為榮譽而跑,而是為家人、為承諾、為一點微小卻珍貴的希望。這場奔跑成了他短暫童年中最漫長的衝刺,也讓電影在最平凡的故事中,展現出最深刻的情感力量。

《天堂的孩子》預告:


5.北野武最溫情的電影:
《菊次郎的夏天》(1999年)

每年夏季的「黃金假期」是最受日本人期待的時刻。當假期來臨,公司與學校停工停課,街頭人潮消散,家庭成群結隊,紛紛前往度假聖地。然而在一片充滿歡樂的氛圍中,卻鮮有人注意到城市裡那些孤獨的心靈。

9歲的正男從小失去父親,母親因生計遠赴他鄉工作,他與年邁的祖母相依為命。雖然努力隱藏孤獨,但當暑假來臨,看著同伴與家人一起度假,正男內心的寂寞終於爆發。他偷偷打破豬公撲滿,拿著母親寄來的信,背上小背包,獨自踏上尋母之路。正男的鄰居是遊手好閒的菊次郎(北野武飾),在得知正男的心願後,菊次郎的妻子決定幫助他,贊助旅費並安排丈夫陪伴他。雖然菊次郎萬般不情願,為了那筆5萬日圓旅費,他最終與正男開始了這段充滿波折的尋母之旅。

電影配樂由日本作曲大師久石讓操刀,每一個音符都像是夏日午後的微風,輕拂過人心。從鏡頭的構圖到音樂的搭配,讓這部電影既感性又不失幽默,無疑是北野武電影語言的一大突破。

《菊次郎的夏天》預告:


6.愛的力量,無須完美:
《他不笨,他是我爸爸》(I AM SAM,2001年)

當我們談論電影中的父愛,往往離不開英勇、犧牲與無條件的守護。然而《他不笨,他是我爸爸》選擇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讓愛的表達在不完美中閃閃發光。由潔西尼爾森執導,西恩潘與蜜雪兒菲佛主演,這部美國電影以細膩而真誠的筆觸,描繪了一位智力障礙父親對女兒的深厚情感,以及社會對「稱職父母」的刻板定義。

西恩潘飾演的山姆,智力僅相當於7歲兒童,卻擁有最單純、最無私的父愛。他的生活或許充滿笨拙與挑戰,但對女兒露西(達科塔芬妮飾)的愛卻從未動搖。當社會福利機構試圖奪走露西的監護權,山姆決定奮戰,哪怕他的言語不夠流暢,哪怕他的邏輯無法說服法庭,但他每一句「我愛她」都真摯得無法反駁。

法庭戲是全片最具張力的時刻,在律師麗塔哈里森(蜜雪兒菲佛飾)的協助下,山姆試圖證明父愛不該被智商衡量,打破了社會對「好父母」的刻板印象,也挑戰了人們對於親情的理解。

《他不笨,他是我爸爸》預告:


7. 用音樂點亮失落的靈魂:
《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2004年)

在絕望的黑暗中,一絲光亮往往來自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在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裡,這道光來自一個普通卻堅韌的音樂老師。故事發生在1949年法國鄉村一所男子寄宿學校,專收社會眼中的問題兒童。這裡的孩子不是孤兒,就是被家人拋棄,而學校的教育方式,則是冷酷嚴厲的軍事化管理。當失意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這裡,迎接他的不是天真無邪的孩童,而是一群桀驁不馴、對世界充滿敵意的少年。

然而馬修沒有選擇體罰,他組建了一支合唱團,試圖用音樂喚醒這群孩子內心深處被壓抑的希望。那些原本只會惡作劇、反抗的孩子,開始發現自己的聲音竟能交織成動人的樂章。而當年僅13歲的尚巴堤莫里耶,以天使般純淨的嗓音演出,更是讓人心碎又動容。

這部電影的魅力,不僅僅來自音樂的美妙,而是它對人性深層的剖析。學校的校長崇尚以暴制暴,相信紀律才能馴服叛逆,而馬修則用耐心與理解,逐步讓孩子們學會信任。他的努力並未能徹底改變這個體制,但卻改變了幾個孩子的命運。而這,或許已足夠。

《放牛班的春天》預告:


8.窮途末路時,還能擁抱夢想嗎?:
《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2006年)

幸福從來不會輕易敲門,尤其當你身無分文,牽著年幼的孩子,在冷漠的城市縫隙中尋找希望。《當幸福來敲門》不只是關於貧困與掙扎的故事,更是一場對美國夢最極端的試煉——當世界將你推入深淵,你是否還願意向上攀爬?

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克里斯賈納(威爾史密斯飾)如何在事業、婚姻雙雙崩潰後,憑藉一份無薪的股票經紀人實習機會,從谷底奮力翻身。導演蓋布瑞穆契諾並未美化貧困,而是讓觀眾直視何謂「一無所有」——賈納揹著沉重的醫療儀器四處推銷,信用卡被刷爆,被房東趕出公寓,甚至帶著兒子(由親生兒子傑登史密斯飾演)夜宿地鐵公廁。

但這部電影真正扣人心弦的並非苦難,而是對希望的執著。賈納在證券公司實習,與一群名校畢業生競爭,唯一的籌碼是他的努力。他用機智應對陌生投資客,在電梯裡推銷、用短短幾秒吸引注意,每一通電話都可能決定命運。他沒有退路,卻從不停止尋找出路。《當幸福來敲門》並不只是在講述成功,而是告訴我們:在最艱難的時刻,你是否還願意相信幸福仍有可能?

《當幸福來敲門》預告:


9.青春記憶的溫柔回眸:
《怦然心動》(FLIPPED,2010年)

如果青春是一首詩,那麼《怦然心動》便是其中最輕柔卻最深刻的一行。導演羅勃雷納將這部改編自WENDELIN VAN DRAANEN同名小說的電影,拍成了一封寫給青春的情書,捕捉了少年時期那些微妙、懵懂,卻影響一生的情感流轉。這不只是關於初戀的故事,而是一場關於「看見」與「理解」的成長旅程。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小鎮,敘事方式極具巧思,採用「雙視角敘事」,交錯展現男女主角對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詮釋。女孩茱莉(瑪德琳卡羅飾)從小便對鄰家男孩布萊斯(卡倫麥奧利菲飾)一見傾心,她認定他的藍眼睛閃爍著世上最美的光芒。然而在布萊斯的世界裡,茱莉卻是個固執又難以理解的女孩——她執著於攀爬梧桐樹,堅持養雞,甚至送他雞蛋,這些舉動在他的眼中,簡直就是怪異的代名詞。但成長的奇妙之處,就在於有些道理需要時間來「翻轉」(FLIPPED)。當布萊斯逐漸發現茱莉的世界並不僅僅是「奇怪」,而是充滿堅持、獨立與愛意時,他的心開始悄悄改變。而當茱莉發現自己曾經仰望的那雙藍眼睛,或許並不如她想像般閃耀,她也開始重新思考,真正值得珍視的到底是什麼。

《怦然心動》讓人懷念起青春的悸動與成長的陣痛。它提醒我們,愛情的萌芽不僅來自心跳加速的瞬間,更來自於學會欣賞對方的世界。

《怦然心動》預告:


 

10.一部關於自由與愛的頌歌:
《海蒂和爺爺》(HEIDI,2015年)

在商業大片充斥的影壇,《海蒂和爺爺》宛如一股來自阿爾卑斯山的清新微風,將觀眾帶回最純粹的童年記憶,喚醒對自由與歸屬的深層渴望。這部德國和瑞士合拍的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以質樸的敘事、壯麗的自然景觀與動人心弦的情感,詮釋了童年對世界的信任與探索,也映照了大人世界的複雜與牽絆。

海蒂是個無拘無束的野孩子,她赤腳奔跑在翠綠山坡,與羊群為伴,感受山風吹拂臉龐的自在。然而,當她被姨媽送往法蘭克福,成為富家千金嘉拉的玩伴時,城市的高牆與規矩彷彿禁錮了她的靈魂。餐桌上的禮儀訓練、端莊的服飾、被禁止大笑與嬉戲的生活,對海蒂而言,如同牢籠一般。導演亞藍斯伯納巧妙運用畫面語言,將阿爾卑斯山的遼闊與城市的壓抑形成鮮明對比,讓觀眾不禁思索:文明與自由,孰輕孰重?

電影最動人的是海蒂與爺爺之間的情感。初見時,這位隱居山林的老人冷漠、孤僻,對孫女的到來毫無興趣。然而,海蒂的純真如陽光般滲透進他的內心,讓他重新學會了愛與信任。

《海蒂和爺爺》預告:


11.破繭而出的生命奇蹟:
《奇蹟男孩》(WONDER,2017年)

《奇蹟男孩》是一部關於勇氣、包容與人性光輝的電影,它沒有濫情煽動,卻能在不經意間讓人紅了眼眶。故事圍繞奧吉(雅各特倫布雷飾)這個天生患有罕見面部畸形的男孩,他的童年幾乎都躲藏在家,直到10歲那年,父母決定讓他進入普通學校,面對真實世界的殘酷與溫暖。

這不是一部單純的勵志電影,而是層次豐富的群像劇。奧吉的姊姊薇亞在弟弟的陰影下默默承受孤獨;他的好友傑克威爾,在友情與群體壓力間掙扎;甚至那些曾嘲笑他的人,也有自己的故事。導演巧妙地讓每個角色的視角交錯,讓這場「奇蹟」不只屬於奧吉,而是整個世界的一場成長。

最令人動容的一幕,是奧吉在畢業典禮上獲得年度好學生獎章,全場起立鼓掌。這不僅是對他的肯定,更是對每個曾選擇善良的人致敬。這部電影讓我們明白,真正的奇蹟不在於改變世界,而在於我們選擇如何看待彼此。

《奇蹟男孩》預告:


editor > sophia liang
photo > 擷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