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 DIOR AS SEEN BY • 一場藝術與經典的傳世對話

LADY DIOR AS SEEN BY • 一場藝術與經典的傳世對話


自1995年LADY DIOR面世,這款傳奇而時尚的包款遂成為世界各地偉大藝術家的靈感泉源,從攝影師、視覺藝術家、影像藝術家及頂尖電影導演,皆自風格多變的LADY DIOR當中取材創作,重新為包款詮釋遊走藝術與時尚的經典之美。2017年的今日,為慶祝DIOR邁入70週年,這場巡迴全球的「LADY DIOR AS SEEN BY」藝術展首度來到台灣,一共展出55件傑出作品,包括與台灣藝術家劉致宏與邵亭魁合作的作品,分別以他們獨有的方法向DIOR風格象徵致敬。

 

 

 

藝術傳承引發全球響應

DIOR先生天生熱愛藝術,並且是一位博學的畫廊經營者。他終其一生與藝術家關係密切,對藝術的熱誠與獨到的美學眼光,在他個人及其後繼設計師的作品中一覽無遺,而DIOR先生對藝術的熱誠也成為品牌基本的核心特質。時至今日,LADY DIOR這項經典之作激起了當代最具才華藝術家們的共鳴,包括知名美國導演DAVID LYNCH、知名美國攝影師NAN GOLDIN、中國雕塑家劉建華、德國攝影師PETER LINDBERGH、新銳雕塑藝術家OLYMPIA SCARRY及英國記錄片攝影師MARTIN PARR都曾以包款為靈感進行創作,隨著此展覽於全球巡迴之際,更激發全世界許多藝術家共同響應,投入創作的行列中,持續為LADY DIOR注入豐沛的藝術能量。

 

 

 

 

LIU CHIH HUNG × 《MILK X》TAIWAN
REAL CHAT WITH LIU CHIH HUNG
ARTIST + SCULPTOR

X:《MILK X》TAIWAN L:LIU CHIH HUNG

X:你曾說你的創作大多是衍生自你的生活經驗,試著了解並捕捉日常記憶的片段,是否可以跟我們解說這樣的創意是如何產生,以及你是如何實踐這樣的精神在這次為DIOR所打造的藝術作品裡?
L:我的作品裏總希望能夠有人的味道,即使留下的盡是歲月洗刷過後的斑駁感,這次的創作我希望能讓觀賞者想起他們在台灣的一小片段回憶。以貼近台灣鄉間夏天日常生活的捕蚊燈作為靈感,我想到台灣仲夏鄉間夜晚家家戶戶在門口放著一台捕蚊燈,天南地北無拘束的聊天景象,迷路的外國人依著發亮的霓虹燈尋人問路,看似再稀鬆平常不過的光景,在記憶的安放裏伴隨的真實與友善;我想藉著這次的創作串聯起這片土地上最美的風景-人情味。我在前幾年就一直有用蚊子為主題創作,他們的肢體很特殊,如中文字一樣,所以我會使用電蚊拍或是蚊香的不同方式收集蚊蟲屍體來創作。我之前在高雄駁二藝術村跟其他國家來的藝術家交流,在炎熱的夏天他們問我捕蚊燈是什麼功用,我這時才發現原來不是每個國家都有捕蚊燈!我不排斥蚊蟲,因為我覺得它們也是台灣一個地理和氣候的文化特色(笑)。

 

 

 

 

X:假設DIOR是一項藝術品,以藝術家的角度你會如何形容它?
L:其實我對DIOR的認知也在這次創作有很大的改變,以前覺得精品與我遙不可及,但透過這次合作我徹徹底底的研究了這顆包,如何在每一年不管是融入當地文化而有新的圖騰,或是依季節設計有新的大小款式,DIOR一直在嘗試新的技術,但不管樣式或大小有所改變,他們永遠都很講究細節與美感形式的精準。這也是我自己當藝術家最在意的。我覺得DIOR這次沒有設限或框架讓藝術家創作是非常令人開心的,勇於嘗試自己不擅長的媒材,也能創作出驚喜。

 

X:你涉足了多元方式來創作藝術,例如繪畫、燈光以及藝術裝置等等。在創作一項新的藝術品之前,甚麼因素會影響你決定這次藝術創作所使用的方式?
L:設計的美感元素是我最注重的,而這件作品有讓人注目的燈光,從小即讓霓虹燈的燈光所深深吸引,不自覺地會走向光源前嘗試地去處碰抓緊它,很自然地也希望觀賞者在看到這件作品的同時也可以當場有觸電的感覺!除了燈光讓人看見外面的框架其實就是LADY DIOR的線條紋路,我放棄了精雕細琢的金屬拋光的表層處理,那看起來有點太理所當然,選擇以最原始如風化般在經歷歲月洗鍊後所呈現出來的痕跡。LADY DIOR從容而優雅、沉穩的走過20年潮流的汰換以及人事與共的足跡,它依然如霓虹燈般的燦爛,框架上呈現的粗糙沈穩是洪流退潮後依舊矗立存在的理由。

 

X:你對於被邀請參加「LADY DIOR AS SEEN BY」藝術展,並親自參語了藝術創作項目,你認為哪一件作品最令你感到印象深刻?為什麼?
L:其中有兩個藝術品我最喜歡藝術家黃蘭的作品,與我曾經參訪過工作室的日本藝術家名和晃平。兩個藝術品讓我印象深刻在於純粹的美感和成功的融入本地化,而且雖經歷繁雜的工藝程序,卻看起來優雅不複雜。

 

X:拿這次的「LADY DIOR AS SEEN BY」藝術展為例子,在創作時最讓你感到具挑戰性的部分是?
L:其實我花最多時間在構想與材料嘗試,製作的時間其實還好。如何用最能表現我的想法在一個產品上呈現,又讓讀者保留自己詮釋的空間是最難的。我也將象徵品牌的經典黛妃包解剖,拆解的過程心情很複雜,讓我想起求學時主修的PRINT MAKING 是一個反反覆覆在進行同一個概念,重新將一個一個零件重新組裝,一比一的測量,再用3D圖繪畫,有種重生的感覺,因為內裏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發現其中工藝之細膩,外表看起來簡約,實在太優美了,就如我們日常生活一樣,每件看起來再簡單不過的事情與物品,背後都藏著更多內涵與故事。

 

 

 

X:你個人最喜歡甚麼樣創作主軸的作品?為什麼?
L:我喜歡將一段特別的回憶封存在藝術品中,我也喜歡別人欣賞我的藝術品時能重溫深刻的回憶片段。

 

X:作為一位藝術家,關於藝術你會做出甚麼樣的期望,以及你會讓大眾如何對這項作品產生自己的觀點並且欣賞這項藝術品?
L:不同的時間,能改變一個人詮釋藝術品的想法;不同的地點,能改變一個人的心思。經歷過不同的經驗,也能改變一個人的感動之處。

 

 

text > nicole chung

photography > courtesy of dior

Tags from the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