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TIMING
從小學畢業後隨即過著旅居國外的生活,從步調緩慢的溫哥華一路到龍蛇雜處的紐約,這樣的歷練闖蕩出他開闊的世界觀,也找回對於台北的依戀。沉淺了一段時間後,決定追逐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他不急不徐,等待著所有的人生軌跡形塑出完整的自我,拍出的作品才足以成熟。因此第一次拍攝劇情長片《強尼.凱克》,即以黑馬姿態勇闖金馬獎入圍肯定。黑馬這個說詞,只是因為身懷的才華尚未展現,當所有的等待逐漸熟稔,那結出的果實,必然香甜。
XI HUANG × 《MILK X》TAIWAN
REAL CHAT WITH XI HUANG
FILM MAKER
X:《MILK X》TAIWAN H:XI HUANG
X:遠至紐約大學就讀電影系的你,是甚麼啟發了你往電影之路發展?
H:其實我從小就還蠻喜歡玩錄音機,那個年代DV還沒有這麼普遍,一直玩玩到在溫哥華就讀國中時,我們學校有攝影課程,學習用底片相機拍照,後來還有電視VIDEO製作的課程,一直不斷地接觸這一塊。因此,很自然而然地申請大學時就選擇了電影製作這門科系,雖說有一段時期我還蠻想成為錄音師,往音樂之路發展的,但後來申請到紐約大學之後,就專心學習電影了。
X:《強尼凱克》是妳所執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隨即獲得金馬獎多項入圍,妳的心情是?
H:我通常到現場才會開始緊張(笑),在這之前我都無感,每次都這樣。之前在上海電影節上映時,其實不是我自己入圍,入圍的是瑞瑪(該片女主角),根本不關我的事,走紅毯時也沒覺得緊張。但當我一坐下來,典禮的音樂聲奏起,我就開始覺得怪怪的,頒到瑞瑪的獎項時,不知道自己在緊張個甚麼勁。
X:當初撰寫《強尼凱克》劇本前的靈感來源?寫劇本時發生的一些趣事?
H:其實是緣自於我的一位朋友換了電話號碼之後,那支電話卻意外地一堆人打來找"JOHNNY"。整個故事都是從我朋友身上所改編而來。那時候他三不五時會回來台北一趟,時不時地跟我們分享了這個故事的發展,我對於他換了電話之後一直接到找"JOHNNY"的來電這件事產生莫名的興趣,開始思考說"JOHNNY"這個人到底是誰?這個名字雖然貫穿整部戲,卻沒有在戲中出現,也始終沒有找到這個人。
X:為什麼會以"台北"當作故事的背景?侯孝賢導演誇讚妳拍出真正的台北,是因為對於生長地的依戀嗎?
H:畢竟是在這個城市出生與成長,對週遭環境熟悉到不行,因此決定從台北出發,拍下我印象中的台北。
X:《強尼.凱克》是由侯孝賢導演所監製,可否跟我們分享其中的淵源?
H:其實我們的工作方式是寫完劇本,請他審核過劇本後就進行下一個階段,演員找齊了之後跟他報告確認,定期跟他更新最新的情況,算是蠻放手讓我去做的。到後面剪接完成後第一版給他看,他會回饋一些他的想法。有的時候他說:這不行!然後人就走了,也沒說哪邊不行,我們就自己回去看哪邊需要重剪,修改好了再請他來看片,直到去年年底時才確認好最終版本。
X:這次找來了資深音樂人林強與許志遠為電影配樂,當初合作的起源是?合作期間是否有令妳感到印象深刻的事?
H:我們最早是想走一個輕爵士樂的路線,不過當第一個禮拜素材出來之後,就知道整個TONE調有點不太一樣。有的時候,拍著拍著會拍出另一個樣貌,等到後製剪輯之後發現整體色調有點重,雖然片中有很多情緒看似平淡、很疏離,可是當下情感是很濃烈的。這時才想說從爵士樂調整到電音,說到電音音樂,林強強哥當然是不二人選。因此,我們詢問強哥看他願不願意幫忙,並提供電影初剪的版本給他看,看了他覺得OK就決定合作。跟強哥做音樂相當有趣,我們在後期混音的時候也跟音效一起做,因為需要配樂的地方並不多,差不多只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就慢慢的一段一段做出來,跟混音師一起討論再細修。因為電子樂並不是一首歌直接LAY上去,每個音源都是一個軌道,依照要放的位置在下去細調,例如聲音的比例或大小,都是非常細微末節的,可能一般觀眾看電影根本不會注意到的小細節。一個禮拜算蠻快的,因為我們三方:我、強哥與POINT、混音師在意見上沒有太多相左的地方,雖說是第一次合作,但合作起來默契很不錯。
X:據說每一位演員只有自己角色的劇本,互相不知道其他人的角色,這麼做是有甚麼特殊用意嗎?
H:每個人會拿到自己的本子,除了自己的部份之外,如果跟別人一起對到的戲,那他們共同都會看到。但彼此是不知道對方的角色家庭背景,每個人只會知道自己角色的背景故事,但是卻不知道《強尼.凱克》的整個故事。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演員只會把自己的部分HIGHLIGHT起來,那我不如幫大家省去麻煩,把本子都拆開就好了(笑),就無須去看彼此的故事省得干擾自己的表演;一方面也是希望他們不要知道太多雜事,讓表演更加自然。腳本上面也只有基本的台詞,演員只要把某些重點說完,其他可以愛說甚麼都可以。
X:強尼,是一個不知道是誰的人;而凱克,是一隻鸚鵡的名字,當初為電影命名時,為何將這兩個名字當作電影的名稱呢?
H:英文片名很早就取好是「MISSING JOHNNY」,因為「MISSING」有兩種意思,想念跟遺失,覺得很符合電影的意境。但是在取中文名稱時,卻遲遲出不來,可是那時候為了要募資,必須要有一個中文的片名,才能讓大家好記,所以硬要想一個中文片名,然而時間又很趕,既然英文片名是「MISSING JOHNNY」,就從強尼開始想。因此激發了腦力激盪,既然戲中的另外一個元素是那隻名為凱克的鸚鵡,有個人就開玩笑說:那就叫強尼.凱克好了。雖然大家不斷吐槽這個名字,覺得很難念也很難記,乍看之下也毫無相關連,但是也沒有出現更好的選項所以就先確定下來。到了真的要確定的時候,大家又開始集思廣益想要修改,還是沒有一個可以贏過《強尼.凱克》,最後還是用了這個第一個想到的名稱,莫名其妙的就成立了。
X:《強尼.凱克》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訊息是?
H:其實大多是寫實記錄一些日常瑣碎的事情,以及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主要是演員的說話部分,當初在拍攝之前就很堅持不能是在念台詞,由於很口語化所以聽起來很像是日常的碎念。一般很少在大銀幕上看到這樣的做法。我希望感覺像是看到身邊的人,平常在跟朋友講話的樣子,雖然大部分都是廢話(笑)。我自己覺得是在描述關於”愛”這件事沒錯,跟陌生人的關係、跟原生家庭的關係、跟情人的關係,身處於城市之中人跟人之間的狀態,親密的家人或者是剛認識的人之間,那種化學作用是截然不同的。我覺得《強尼.凱克》每個人看會有不太一樣的感覺,因為我自己肯定是看了很多遍,《強尼.凱克》比較偏向氛圍片,因此進去觀看的狀態很重要。我的混音師也跟我一樣必須要看很多遍,他也跟我說:每次看,感覺都很不一樣。所以我認為在看這部片時當下的狀態,不同時間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感受到的東西也不一樣。因為在拍攝跟剪輯的時候最多只是40幾吋的螢幕,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強尼.凱克》在大螢幕播放的時候,很多很多細節都是那時候才發現,原來瑞瑪的表情是這麼的到位,連我自己都嚇一跳。我真的很推薦大家可以進電影院在大銀幕觀賞。
X:每發生一件印象深刻的事都會在人生當中劃下一道好或不好的生命軌跡,這個說法妳同意嗎?在妳的人生當中,甚麼事物為妳帶來美麗的痕跡?
H:我覺得去紐約讀書對我的人生來說是一道很深的痕跡。可能剛好是在那個年紀,腦子比較活躍,所以看一件事物會有很多的感觸。那時候真的可以大量吸收很多事物。紐約街頭可以觀察到非常多有趣的事物,中午休息時間買個三明治坐在路邊吃一邊觀察路人,其實大多是在發呆啦(笑)。
X:給MilkX女性讀者們的一段話。
H:享受當下,勇敢地生活。我想拿徐子淇的角色定位來比喻,她就是一個會一直不斷搞砸事情的女性,但是她始終還是可以爬起來繼續走,像個打不死的蟑螂,持續找尋自己的生存之道,她想要的生活方式。她的角色設定是一名很早就進入家庭並生小孩,後來離婚後小孩歸前夫的女子。她來到台灣求生存,繼續把自己的生命走下去。她還不到30歲,前面的路還很長,還是很有希望,但同時,她也背負了很多沉重的包袱,比別人提早經歷了很多事情,而且不是一般世俗所期待的正規方式。即使跌得再慘,還是爬起來往一個方向繼續走。像徐子淇一樣,韌性與堅定,抱持正面的信仰,持續勇往直前。
text > nicole chung photography > courtesy of mirror stage fi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