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PRESSION OF MCQUEEN
這個月的某個週末看了Alexander McQueen的紀錄片《時尚鬼才:McQueen》,沒想到看完後後座力極強,心情沈重無比。那個週末連續兩天,一度讓我正在治療的憂鬱症加劇,情緒不知為何一直在低谷徘徊,久久不能自己。待幾天心情稍微緩解後,我持續思考著這部紀錄片,為何能影響著我甚巨?我想答案是:「我能同理他的憂鬱」。
平實紀錄 天才的殞落
這部傳記電影用很平實的手法,透過各個篇章,一步一步的帶你了解ALEXANDER McQUEEN這個一開始什麼都不會,還在探索自我的東倫敦男孩,是如何發掘他的時尚天賦,並透過其顛覆的設計能力在時尚圈聲名大噪的故事。
我的臉書動態上不乏許多同業對這部紀錄片的評論,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這部紀錄片講得太淺,因為McQUEEN還有更多有深度的作品,未被在這部電影裡詳加描述。也有音樂線編輯看了這部作品,才了解原來LADY GAGA許多驚世駭俗的造型和表演都和McQUEEN有關。
而就我的角度來觀賞這部片,我認為與其將焦點放在他對時尚圈的貢獻,倒不如將重點擺在一個人是如何在商業的洪流中忘記初心、自我沈淪,並在這病態的社會中,終日抑鬱不樂,日復一日的循環到他毀滅了自己。我想如果以此切點去觀賞這部紀錄片的話,想必能讓更多各行各業的人得到共鳴,畢竟在這個社會活得很不開心的人,實在多到你我無法想像。
伴隨天賦而來的壓力
剛出道的ALEXANDER McQUEEN其實就像許多社會新鮮人一樣,眼神充滿童澈,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情,儘管許多人覺得他的作品傷風敗俗、不屑一顧,但驕傲如他則以:「如果我的作品沒辦法替人帶來情緒,那我就是個失敗的設計師。」這句話屌打那些不喜歡他的人。這是他的謙遜,也是他的自滿。
隨著品牌日益壯大,自然也吸引到了精品巨擘現名KERING的注意。時任GUCCI品牌總監的TOM FORD慧眼識英雄,說服集團收購了ALEXANDER McQUEEN品牌的大量股份,並讓這位英倫鬼才空降典雅的法國老牌GIVENCHY創意總監一職。
有了這麼一劑商業強心針,McQUEEN看似前途似錦,但沒想到這才是他抑鬱的開始。「我一年要做出14個系列,我的壓力相當大。」而從前那個對時尚充滿能量的東倫敦胖小子,也在時尚業快速更迭的商業運作下迷失了自我,他開始藉由毒品療癒人生,卻沒想到此舉又將他推入更黑暗的深淵。
才華洋溢的他將這些黑暗面,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用時裝展現給人們看,評價正反兩極,而他也一直不斷用這種方式掏空自己。如此病態循環到最後,連他自己也不喜歡自己了,又加上母喪、工作壓力、憂鬱症等壓力,最後他選擇在2010年2月11日母親喪禮前夕自縊,時尚圈痛失了這麼一位鬼才,而那年他才40歲。
引人借鑑的真實故事
憂鬱症的其中一個徵兆是這樣的,當你眼中的自己,與別人眼中的自己有相當大的落差時,這時你便會陷入了懷疑自我價值的風暴裡。你會活在別人的眼光裡,覺得自己要一直滿足別人的期待,而忘了當初對自己的初心是什麼,然後逐漸開始變得抑鬱、不快樂、暴躁、失眠,甚或靠毒品解癮。
這個社會上有太多像McQueen一樣的人,想盡辦法出頭,卻在名利場中迷失自我,最後選擇結束自我。
影片最後的一段訪談記錄令人痛心。有人問他,你會覺得寂寞嗎?他說:「是的,我時常感到寂寞,我真的很寂寞。」眾星拱月如他,卻始終感受不到人的溫暖,多麼令人覺得諷刺,而要在人前展現他這「完人」脆弱的一面,這是需要何等的勇氣。
華美絕倫的服飾對照了McQUEEN深不見底的抑鬱之心,而ALEXANDER McQUEEN的人生故事,則絕對值得所有人借鑒,並引以為戒。
text > jun chan photo > 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