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創作間的關係總是繾綣難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電影與時尚也是如此。X編為你整理今年秋冬時裝週上各大潮流趨勢背後,來自大銀幕的美學靈感。春天的第一個週末就是要懶懶的過,一起待在家看部電影吧!
《希德姐妹幫》 HEATHERS (1988)
HEATHERS (1988) COURTESY OF CINEMARQUE ENTERTAINMENT
美國青春校園電影似乎都是這樣演的—學校裡最受歡迎的女孩們中總有一個尖酸刻薄的女王蜂,另外也總有一個遊走在團體邊緣、「與眾不同」的主人翁。但是你可有看過主人翁在電影開頭就將女王蜂殺掉的劇情?不同於近年來熱門的《獨領風騷》(CLUELESS)和《辣妹過招》(MEAN GIRLS),導演麥可勒曼(MICHAEL LEHMANN)在這個好萊塢公式裡加進了聰明卻也殘忍的黑色幽默,而我們得到的是1988年的《希德姐妹幫》。
左起:ANNAKIKI, JONATHAN COHEN, PROENZA SCHOULER, MGSM, SAINT LAURENT FW20
雲淡風輕地譏諷著沈重迫切的禁忌話題,《希德姐妹幫》在票房滑鐵盧後意外成為邪典電影,更將校園小團體的既定形象發揮得淋漓盡致,每個角色的心理狀態都毫不掩飾地顯示在身上的造型—女王蜂盛氣凌人的紅、跟班們嫉妒的綠和軟弱的黃,以及由當時十六歲的WINONA RYDER所飾演的女主教VERONICA厭世叛逆的黑與藍。女孩們穿著及膝格紋百摺裙和緊身襪、頂著巨大的髮型和更巨大的西裝墊肩,在電影裡建立校園威權,也在電影外奠定80年代末的時尚地位。《希德姐妹幫》中的美國高中體驗是憤世嫉俗、麻木不仁的詼諧惡夢,更在今年秋冬VERSACE, SAINT LAURENT和PROENZA SCHOULER的時裝秀上留下了大夢初醒的餘悸。
左起:THOM BROWNE, VICTORIA BECKHAM, COACH, VERSACE, ASHLEY WILLIAMS FW20
《駭客任務》 THE MATRIX (1999)
THE MATRIX (1999) COURTESY OF WARNER BROS
華卓司基姐妹(THE WACHOWSKIS)的1999年邪典科幻大片《駭客任務》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紀交替之際,提出了對於未知的興奮和惶恐,更代表了一個時代思潮的縮影。電影中反烏托邦的灰暗色盤、精彩的劇情轉折與打鬥編排營造了一種標誌性的另類未來感美學—當然這也包含了角色們哥德風的CYBERPUNK衣著。早在1999年JOHN GALLIANO為DIOR操刀的秋冬高訂秀上就已出現《駭客任務》風格的身影,2017年蔚為風潮的迷你墨鏡和2018年興起的實用主義街頭服飾也都揭示著在這個混亂動盪的社會中,我們正在尋求一種保護色,期盼能跳脫數碼世界,在真實生活中再造自己的阿凡達身份。
左起:BALENCIAGA, HERMÈS, DAVID KOMA, GABRIELA HEARST, OLIVER THEYSKENS, FENDI FW20
在電影問世的二十年後,其美學在秋冬時裝中被重新詮釋—從FENDI和FERRAGAMO柔美中帶著稜角的蛇蠍美人、籠罩著莊嚴神秘感的BALENCIAGA和MUGLER,到輪廓修長俐落的GABRIELA HEARST,電影中不可忽略的迷你墨鏡也再現於DION LEE, ROKH和DAVID KOMA的秀場上,極簡全黑主義宣告正式回歸。當虛擬實境、人工智慧和社群媒體日益佔據我們的生活,並創造了前所未見的社會規則,我們是否已活在一個趨於「母體」的世界中而不自知?《駭客任務》的電影服裝設計師KYM BARRETT說:「這些電影服裝反映了真實世界中正在發生的事,或許正因如此,人們在潛意識中與它們產生了連結。」那麼,紅色和藍色藥丸,你要選哪一個?
左起:DION LEE, SAINT LAURENT, ROKH, ALEXANDER MCQUEEN, SALVATORE FERRAGAMO, MUGLER FW20
《安妮霍爾》 ANNIE HALL (1977)
ANNIE HALL (1977) COURTESY OF UNITED ARTISTS
除了在第五十屆奧斯卡獎上打敗《星際大戰》成為年度最佳電影,經典浪漫喜劇片《安妮霍爾》更開創了「兩性關係喜劇」的長片類型,讓伍迪艾倫(WOODY ALLEN)晉身成為名人堂級的電影導演。描述著有些神經質、悲觀主義的喜劇演員ALVY與同樣帶著怪異氣質、異想天開的ANNIE之間各自行進、偶有交錯的生命軌跡,《安妮霍爾》成為了電影史中家喻戶曉的名字,但這更多必須歸功於女主角片裡中性裝扮所造成的時尚影響力。
左起:BELLA FREUD, CELINE, PREEN BY THORNTON BREGAZZI, MICHAEL KORS, CHRISTIAN DIOR FW20
在提起傳奇女演員黛安基頓(DIANE KEATON)的名字時,你很難不想起她在《安妮霍爾》中身穿RALPH LAUREN寬鬆卡其套裝、西服背心領帶和圓頂禮帽,在曼哈頓街頭與男主角進行著伍迪艾倫式電影對白的經典畫面。儘管YVES SAINT LAURENT在1966年向世界介紹了首件女性西裝”LE SMOKING”,顛覆傳統父權的時裝風格一直到70年代基頓在大銀幕上自在地穿著男裝造型,渾身散發慵懶感的自信光環後才成為主流指標性的女性裝束。而這個時尚印記直到今日也未曾褪去,以權力套裝(POWER SUITS)等不同形式持續賦予女性力量—在今年秋冬時裝週上,安妮霍爾的精神依然沒有缺席。
左起:MOOHONG, ETRO, REDEMPTION, AKRIS, DILARA, FINDIKOGLU FW20
《失嬰記》 ROSEMARY’S BABY (1968)
ROSEMARY’S BABY (1968) COURTESY OF WILLIAM CASTLE ENTREPRISES
陽光明媚的曼哈頓天際線緩緩溶解為卡夫卡式的黑暗夢魘,由MIA FARROW演繹的ROSEMARY WOODHOUSE原本期盼在與丈夫搬進紐約公寓後會迎來嶄新生活,卻陷入超實幻想與現實冷漠的雙重折磨,更逐漸揭開腹中胎兒的邪惡面紗……。IRA LEVIN在1967年寫下的懸疑故事《失嬰記》在隔年被導演ROMAN POLANSKI翻拍為驚悚巔峰之作。不臣服於恐怖電影類型中常見的邪魅哥德美學,電影服裝設計師ANTHEA SYLBERT用柔和粉彩的60年代衣裳營造輕鬆舒心的造型視覺,表達的是ROSEMARY從未失去的人性思維,卻也襯出直搗內心恐慌的劇情力道。
左起:PRADA, MARC JACOBS, SIMONE ROCHA, MIU MIU, PAUL AND JOE FW20
從象徵聖母的淡藍和素白配色,到電影後段籠罩著她渺小身軀的血紅套裝,ROSEMARY美學遊走在女孩童真和女人韻味、英倫摩德族和紐約披頭族文化之間,成為MIUCCIA PRADA和MARC JACOBS等時裝設計師衷於探索詮釋的創意題材。在2020秋冬時裝週中,GUCCI, MIU MIU, MARC JACOBS和SIMONE ROCHA的秀場上都出現了ROSEMARY式彼得潘圓領和A字短連衣裙的身影,然而,再純潔無害的美麗衣裳也都就此染上縈繞心頭的顫慄印象,久久無法擺脫。
左起:ADAM LIPPES, MIU MIU, GUCCI, MARC JACOBS, AREA FW20
《成名在望》 ALMOST FAMOUS (2000)
ALMOST FAMOUS (2000) COURTESY OF COLUMBIA PICTURES
從十三歲開始為地下雜誌撰寫音樂評論,加州男孩卡梅倫克羅(CAMERON CROWE)在正處文化變革的70年代初成為史上最年輕的《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記者、跟隨著當時最著名的搖滾樂團們在全美巡演,並見證了那個輝煌時代裡的許多傳奇故事。最後,他將他的不凡經歷寫成2000年的電影《成名在望》。在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的巡演照片中總有著這麼一位神秘女郎的身影—她正是PAMELA DES BARRES,搖滾史上出名的「骨肉皮」(GROUPIE)—《成名在望》中由凱特哈德森(KATE HUDSON)飾演的潘妮連恩(PENNY LANE)就是以她為原型誕生的角色。
左起:MIU MIU, CHLOÉ, BOTTEGA VENETA, GUCCI, CELINE FW20
電影服裝設計師BETSY HEIMANN狂熱且精準地捕捉了70年代的風尚,踏足美國西岸大大小小的古著店尋找靈感,最後是由自己與團隊親自設計並手工製造電影中的每一個造型(除了牛仔褲),其中最經典的便是PENNY的皮毛大衣。由地毯與零碎的家飾布料拼湊而成,它是PENNY披在脆弱內心外的堅強武裝,「無論她感到多低落或脆弱,只要穿上了那件大衣她就會成為PENNY LANE。」HEIMANN說道。
左起:LOUIS VUITTON, GABRIELA HEARST, CELINE, ACNE STUDIOS, ETRO FW20
在伸展台上,70年代元素經常出現在ALESSANDRO MICHELE和HEDI SLIMANE等設計師的創意藍圖中,今年在CELINE, CHLOÉ和BOTTEGA VENETA的秋冬秀場上也各有詮釋;在城市街頭,少年們翻遍古著店和父母的衣櫥,只為尋找那件最具搖滾精神的懷舊樂團T恤。年代會更迭,流行會褪去,但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曾作過一回熱血青年,而屬於年輕世代的精神將永遠在每個人的心底點起無限漣漪。
text> meg chen photo> web, tagwalk and gorunw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