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裝置藝術個展《目不見睫》開幕!藝術家JOHN YUYI專訪

 

在自己的臉上貼滿各式主題的紋身貼紙、將自己的裸體當作各樣情境的拍攝主角,如果你也是INSTAGRAM重度使用者,那麼你一定看過台裔藝術家JOHN YUYI的作品,甚至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她對於社群媒體的詮釋時,也曾經同樣地會心一笑。

 

 

旅居紐約多年、總是忙碌穿梭於世界各地的JOHN YUYI在疫情時代的不安定中再次停泊靠岸在她出生成長於的台灣,並意外獲得一段專心創作的時光。如今,她與策展人岳鴻飛ROBIN PECKHAM在台北共同呈現她第一個以裝置作品作為重點的個展《目不見睫》,邀請大家走進觀看與被看、似是非是之間的一座異想世界。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暱稱小江的JOHN YUYI(本名江宥儀)最廣為熟知的或許是她利用自身形象創作出的各種平面影像和紋身貼紙系列。透過將視覺圖案不斷疊加又或在不同平台上轉換,她在一片令人眼花撩亂的虛擬世界中形塑出了一種既挑戰你的認知、同時又邀請你加入討論的自我身份,創造出只有在這個數碼時代中才得以存在的感知共鳴,並將生活美學中的戲劇張力發揮到了極致。

 

 

 

 

 

 

那麼這次為何跳脫以往的創作形式,以空間和物件作為主要媒材?JOHN YUYI認為社交媒體已經越來越飽和且疲乏,然而實體創作資源在紐約十分缺乏且昂貴,對於藝術家而言並非友善的創作環境,因此在她在剛回到台灣時就已萌生舉辦裝置藝術展的念頭,後來認識了TAO ART創辦人陳薇捷和策展人岳鴻飛,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機緣就這樣找上門了。「這個時候的台灣真的就像是一座桃花源一樣」她說。

 

 

有趣的是,這次展覽所在的藝廊也是基於相同理念而生位在一座內湖區辦公大樓裡的TAO ART期許自己能如同一座世外桃源,甚至在空間設計上也融入了桃樹剪影和不同自然素材。雖然轉換了媒材,仍然保有熟悉的理念與風格,這次我們在《目不見睫》中可以看到她如何將那些動態的、扭曲的、複雜的想法和圖像實體化為裝置藝術,一同沈浸在JOHN YUYI式的感官世界中。

 

 


 

 

在觀看與被看之間

 

 

 

 

 

走過寫上「江宥儀藍」介紹字樣的牆面,我們轉彎進入一片沈浸式藝術空間,映入眼簾的是從在2019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上展出的《我樹著打給你》延伸出的的全新作品《那一葉,我們眼神交會》。自轉著的乾燥枝葉上一隻隻眼眸不為誰駐留,恰巧呈現身處於這個時代的焦慮與不安,更立下「眼睛」作為這次展覽中的主調,串連著每個作品和他們所帶來的感受。

 

 

在這座由白牆紅礫組成的浪漫空間中,更多作品零散在牆面和角落:「撕撕」系列雖是這次展出中唯一接近平面攝影的作品,但它自帶的紋理質感卻也讓它跨足物件範疇;「電路」系列則是JOHN YUYI返台不久後的創作,因此取材也和這片土地有著特定連結三顆很有「石緣」的石頭、一粒隨處可見的雞蛋、一片獨自偶遇的貝殼,還有很多很多的電子零件。

 

 

 

 

左:《那一葉,我們眼神交會》右:《電光火石》

 

 

 

主展覽同名的作品是一個高2.4公尺的人偶,長長的藍色髮絲既是假髮又是睫毛,大大的布料既呈現著藝術家的臉孔,又成為人偶身著的洋裝。成語「目不見睫」諷刺著一個人的自我意識缺乏,而JOHN YUYI也用它來反思自己。兩個自己曾經無比熟悉的元素最初出身於的服裝設計,還有陪伴她在紐約征戰無數的一頭藍髮,都是象徵著生命中某個階段自己,最終相會成為《目不見睫》。

 

 

 

 

《愛你愛到殺死你》

 

 

 

慢慢認識一件件作品,才發現《目不見睫》在似不經意之中將JOHN YUYI在過去幾年的旅程一次帶回了台灣多數作品從靈感符碼、創作手法、甚至實體素材上都來自過往經歷所堆疊而成的養分,如今綻放出全新火花。然而,對於她最受喜愛也最常展出的作品之一《我愛我》,總是不甘於墨守成規的JOHN YUYI這次有些不一樣的想法。

 

 

 

 

《你只看到我》

 

 

 

在紐約隨筆寫下的字樣回到台灣後變成完整的拍攝作品,至今成為眾所皆知的代表作,《我愛我》是讓身為規劃狂和完美主義者JOHN YUYI最感到意外的創作經歷。它講述著極其私人的情感諷刺卻也可愛,看似正面但又遠遠沒有表面這般簡單,而如今熟悉的紅色字樣跳脫了平面世界,換成了對比的綠色,甚至邀請觀眾成為最終成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你想一睹經典紅色字樣的《我愛我》,那麼不妨在TAO ART多流連一會吧,或許你的眼神將在最不經意之時遇見它。

 

 

 

 

 


 

 

X CONVERSATION

 

ARTIST, JOHN YUYI

 

X: MILK XJ: JOHN YUYI

 

 

 

 

 

 

X: 這次難得回到台灣待上一段時間的妳,是否對於這裡和自己有什麼全新的發現呢?

 

J: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我和台灣之間的關係和我和我媽媽之間的關係非常相似。有一部電影完美形容了我和媽媽,還有我和台灣之間的關係,它叫做《灰色花園》。每次當我回到台灣都會有一種近鄉情怯的感覺從長榮飛機上放著《望春風》,到一走出飛機踏上空橋,還有空氣中的濕度,我就知道自己真的回來了。雖然你很愛你媽媽,但是和媽媽畢竟是不一樣的人,我之所以會離開就是因為生活上、溝通上還是會出現問題,讓我覺得無法做真實的自己。所以我也格外感謝這次回台灣可以遇到像VICKYROBIN這樣價值我的人。台灣其實有很多很有才華的人,他們在一開始並不得到重視,正如一開始的我也是如此,但後來我能得到大家的關注也是因為我撐過了這段時間,並在國外得到認可。這個環境對於年輕藝術家並不是太友善,這點讓我覺得非常心疼,希望大家能一起變得更好。

 

 

X: 在這次《目不見睫》中,對於妳來說身心靈上最具考驗的是哪個作品呢?

 

J: 我一直以來都是很逼自己的人,所以如何將作品做到好、更好、再到最好永遠都會是我的考驗,我對自己的標準是很難自我妥協的。但也正因如此,我很喜歡DEADLINE(截止期限),才能讓我真正停止糾結。所有影像作品的背後都有製作過程,但我覺得這次最難的還是《目不見睫》。我(從實踐大學)畢業很多年了,而這件作品看起來只是用了一塊圓形布料,但背後其實有很多技術層面的考驗,還有頭髮怎麼完美的縫上去等等,對於很久沒碰車機的我還是會有本業的期望和壓力,但一切當然都還是開心的。

 

 

 

 

 

 

X: 羅蘭巴特的《作者已死》理論說的是一件藝術品在完成問世後就不該再受到創作者的加以詮釋而影響解讀。身為藝術創作者,妳怎麼看呢?

 

J: 我從來都不太會賦予作品過多解釋。我就是因為不太會說話,所以才讓作品代替我去表達、表現自己。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在紐約辦展時,有一個男生上前抓著我問說:「妳這個作品的嘴巴上有一個TWITTER”FOLLOW”字樣,是不是在講女性為了在現代社會得到認可而……」,而我只是覺得:哇,你想的真多,但是我很喜歡。我喜歡觀眾從我的作品中感受到或許連我自己都沒有注意到存在在我潛意識裡的那些想法,他們的自我解讀才是我覺得最有趣的。

 

 

X: 所以你都沒有任何渴望能透過作品得到的理解嗎?

 

J: 因為我從不期望大家能真正地懂我,所以我只希望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就好了。其實對我來講,我自己非常謹記在心的是我爸爸曾經和我說過的一句話。他當時很隨興地提到他的媽媽在拜拜的時候都會說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所以他自己現在拜拜的時候也會在後面加上這句話。其實我從來都還是覺得自己和大家一樣,只是一位普通的台灣女生,但如果我今天做的事情,它表面上的意義大家或許不能直接理解,但如果它可以INSPIRE—無論是我的行為或我的旅程那對我來說都會是讓我感到欣慰和充滿動力的事。

 

 

X: 最後,這次《目不見睫》對妳來說又是創作媒材上的一次突破。接下來妳對於新的一年還有什麼新的想法呢?

 

J: 其實我還是很愛影像創作。當我這次在裝置藝術的里程碑插上一個小旗子之後,我還是有很多IDEAS,還是有很多想要拍的東西。無論是什麼形式之後的歐洲攝影群展,甚至行為錄像這些都還是我腦中的想法,至於具體會什麼時候、會如何實行,就先FOLLOW THE FLOW吧!

 

 

 

 

 

 

《目不見睫EYE SEES NO LASHES》展覽資訊

 

展覽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8)

 

展覽期間:202119()220()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上午11時至下午7

 

 


 

 

關於藝術家 | 江宥儀 JOHN YUYI

 

台裔視覺藝術家江宥儀出生於1991年,現居紐約。創作探討自身與目前人類所生活之當下的她主要以社群媒體作為創作主題和平台,作品中通過日常觀察和他人的敏感情緒反應反映了自己感受和躁鬱症以及現代社會的情感。喜歡通過自拍探索皮膚和身體之間關係的江宥儀在2018年被《富比世》雜誌評為30位亞洲30歲以下藝術人士。

 

 

關於策展人 | 岳鴻飛 ROBIN PECKHAM

 

目前居住於台灣的岳鴻飛現任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聯合總監,過往也曾任職於國際藝術雜誌《LEAP》的主編,並創立香港展覽空間「SAAMLUNG」。於2016年登上藝術雜誌《APOLLO MAGAZINE》的「40 UNDER 40 ASIA」名單中的「思想家」(“THINKERS”),他其中之一的展覽被ARTNEWS列為2010年代20個最重要的藝術展覽之一。他的藝術講座及寫作範圍涵蓋科技、沈浸式藝術、生態和大眾文化等主題。

 

 

關於TAO ART SPACE
VICKY CHEN(陳薇捷)與父親共同創立,TAO ART是一個結合收藏及展示的嶄新型態藝術空間。以「都市園林」為概念的空間由日本建築大師青木淳(JUN AOKI)操刀設計,透過白立方空間、茶室、起居室等等,體現藝術融入生活的可能性,打造融合古典、經典與當代藝術的生活場域。定期舉辦當代藝術展覽、座談與交流,作為一個台灣與國際接軌的平台。

 

 

 

 

 

 

 

 

 

interview & text > meg chen

photo > zining yu & courtesy of tao art
Tags from the sto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