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CHANEL寶盒:嘉柏麗·香奈兒與音樂

一張相片、一個物件或許勝過千言萬語,然而其他感官作為記憶索引也不遑多讓,一股香氣又或一段音樂的餘韻總能在無形中記錄下更甚深刻微妙的感受,對於嘉柏麗·香奈兒女士來說必定也是如此,否則也不會讓她這般醉心既是創作屬於自己的香氛,又是畢生懷抱且支持著音樂。在《INSIDE CHANEL》第31篇章中,我們再次播放起收錄著她傳奇故事的原聲帶,回望她與音樂的一生羈絆。

 

 

 

 

 

 

一個人的播放清單總能揭示關於他最真實鮮明的特質,那麼這位風格指標人物的人生樂章又由哪些重要樂曲組成呢?一切都必須從迴盪在奧巴辛修道院中的莊嚴聖歌說起。修道院裡一位名為嘉柏麗的孤兒時刻被樂音圍繞,而這些音符也成為她逃離現實的最佳夥伴。到了少女時期的她夢想成為一位咖啡館歌手,每當夜幕低垂總會獨自哼唱起那首在穆蘭(MOULINS)小城的酒吧中廣受歡迎的通俗歌曲《QUI QU’A VU COCO(誰看見了COCO)》。即使當時歌藝尚不純熟,嘉柏麗的歌聲中卻透露著她烈火般的性格,也讓她被暱稱為COCO

 

 

 

 

 

 

多年過後,少女COCO搖身成為巴黎康朋街31號的沙龍女主人,而她買給自己的第一份貴重禮物就是一台三角鋼琴。從歌劇女伶MARTHE DAVELLI、鋼琴家米西亞(MISIA)、還有普朗克(POULENC)、薩提(SATIE)、奧尼克(AURIC)等等,嘉柏麗才華洋溢的音樂家好友們都曾在這裡一展天賦,他們薰陶了香奈兒女士的音樂素養,也培養出她對於節奏、動作與潮流更迭的敏銳度。

 

 

 

 

 

 

我對音樂的一點點了解,都要歸功於他

 

 

而曾讓香奈兒女士如此表示的關鍵人物就是俄國名作曲家伊果·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在1910年代的巴黎打響名號的他為法國音樂界譜寫下了決定性的轉捩點,也正是這股勇於突破的精神,讓香奈兒女士與他相知相惜1917年俄國革命奪走了史特拉汶斯基的一切,是香奈兒女士為他與他的家人提供了住所,之後更出資讓他負責譜曲的經典俄國芭蕾舞劇《春之祭(RITE OF SPRING)》得以製作。

 

 

正如音樂和香氛都是由不同調性、組成與和諧感呈現的一門藝術,嘉柏麗與伊果對於美學也擁有共同語言由他創作的鋼琴樂曲《FIVE FINGERS》簡約而純粹,一如香奈兒女士鍾愛的特質,更呼應著她在同年與恩尼斯·鮑創作出的N°5香水。

 

 

 

 

 

 

時間來到咆哮狂放的1920年代,那時爵士樂方在法國崛起,香奈兒女士也在高級訂製界中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名聲。在笙歌鼎沸的巴黎、一片渴望忘卻大戰痛楚的人群中也有著嘉柏麗的身影,她與達基列夫、考克多、畢卡索、拉威爾及「法國六人組(LE GROUPE DES SIX)」等當代藝術家們經常造訪並聚首在一間名為「屋頂上的牛(LE BŒUF SUR LE TOIT)」的小酒館。這裏夜夜傳出即興爵士樂音、洋溢著愉悅幽默的氛圍,聽者們自然也隨著音樂紛紛起舞,或許香奈兒女士正是於此得到啟發,季復一季精心設計出讓肢體可以自由擺動的服裝。

 

 

 

 

 

 

深知如何將時尚帶入街頭與日常的香奈兒女士更總是大膽享受著當下年輕人喜愛的音樂,因此無論是搖滾或流行樂的演唱會她都從不缺席從傳奇歌星強尼·哈勒戴(JOHNNY HALLYDAY),到風靡全球的披頭四樂團(THE BEATLES),這位享譽國際的設計師都不吝於表達欣賞。

 

 

 

 

 

 

1969年,一代電影巨星凱薩琳·赫本(KATHERINE HEPBURN)主演了她演藝生涯中唯一的一部舞台劇,那就是記錄下嘉柏麗·香奈兒傳奇一生的百老匯音樂劇《COCO》。在300場現場演出中,當時已高齡86歲的香奈兒女士並沒有親自前去欣賞這部作品。然而,在家中、在車上,熱愛歌唱的她仍不時會哼起劇中曲子,或許因為音樂已這般深植在她的血液中,只要音符能引起共鳴,是否關於她已不再那麼重要。

 

 

 

 

 

 

 

 

 

 

 

 

text > meg chen

photo > ch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