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ALL STORYTELLERS
10 CHINESE PHOTOGRAPHERS X MOVIES
如果生活可以被瀝析,那麼它的成份會有什麼?我們試圖幻想那是一則又一則的故事,畢竟每個人都是說故事的人,每個人都是那個誰誰誰口中的角色。有意思的故事可能變成一幅畫、一幀影像、一部戲,或者一落靜置在美術館裡的雕塑;而糜爛的故事可能斜躺在大馬路上,被行人忽悠來忽悠去,成為露宿街頭的傳說,無論如何,它們在我們心目中都是好故事。
電影是把故事說得完整的一項載體,將這個浩瀚主題放在雜誌競爭激烈的九月號,無非是想用溫柔,用慢,用理性加乘感性的黑洞,創造出一小段新時序,陪著讀者自處與思考。接下來這 10 位受訪者他們有著一些共性,都是華人,都還身在 FASHION PHOTOGRAPHY 世界裡掙扎出自己的形狀,我們都站在鏡頭裡,說故事。
現在來到了第一輯。
我站在鏡頭里,身著女裝在水中,靈感來源於古典名畫 OPHELIA。
X CONVERSATION
PHOTOGRAPHER, ALEX HUAN-FA CHENG
X : MILKX (EDITOR RALPH LIN)
A : ALEX HUAN-FA CHENG
X:你覺得電影與平面攝影存在著怎樣的關係?電影又如何影響自己成長的世代?
A:電影的畫面是隨著時間流動的,所以每一幀就像是油畫中的一個筆觸,所有的筆觸組合成一個整體才是一個完整的作品。而攝影既可以一張照片作為一個整體的作品,也可以像電影一樣,許多張照片組合成一本書,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我理科出身,高中讀書時購買了許多電影盜版碟片,讓我這個迷茫的少年突然有了生活的目標—成為一名電影導演。進入大學嘗試了短片拍攝,但是電影製作過於複雜,喜歡電影和製作電影完全是兩碼事兒。慢慢覺得圖片敘事的工作方式更適合自己的性格,我的攝影之路開始於電影夢。不同於電影中流動的影像,圖片可以供觀者凝視。凝視中圖像的詩意讓人著迷,沒有前情和後續,觀者有了更多想像的空間,同事敘事手法上也更自由。電影中,社會大背景影藏在角色具體的故事之後,豐富的內心世界也要通過具象的畫面和精準的試聽語言表達出來。攝影,尤其是紀實攝影,也同樣如此。
左圖 > ZHIYU / 右圖 > FAMILY SELF-PORTRAIT
X:哪一部電影曾經深深影響你用觀景窗看世界的角度?
A:王兵的紀錄片《瘋愛》。該片將鏡頭對準雲南省昭通市精神康復醫院那些被柵欄封閉在狹仄的走廊和房間裡的精神病患者們。整部紀錄片以獨特的寫實角度拍攝,不帶絲毫人工修飾成分,沒有角色人物設定。通過觀看此片觀眾能夠直觀清晰的洞察到裡面精神病人與世隔離的生活。我在巴黎的小眾電影院看完了這部4小時的紀錄片。片子中的角色剛開始在鏡頭前吃喝拉撒毫無遮掩,喪失了做人的尊嚴,剛開始我的身體上和精神上都感到痛苦,到後來角色們之間,角色們和家人之間故事讓人動容。真實世界的故事如此有力量,這個世界太缺少像王兵這樣的創作者—對待每個被拍攝的客體,用平等的姿態和克制的態度才能把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描述出來,而非對被拍攝者進行臉譜化粗暴概括,創作也不能觀念先行。這也促使我不斷返回家鄉,行走在中國各地,拍攝不同的人。
左圖 > 婚紗照 / 右圖 > 虹橋村
X:作為與商業時尚世界為伍的攝影師之一,你最近怎麼回過頭審視自己在「創作」上的可能?(有任何新計畫的醞釀嗎?)
A:我總是時尚攝影和紀實攝影並行創作。紀實攝影是純粹個人世界觀的描述,不過時尚攝影也是個有意思的載體。它面向廣大的群體,像電影一樣,娛樂功能的表層之下,承載著不同意識形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眾。我經常尋找真正的普通人作為我的時裝攝影模特,挑戰主流對陳詞濫調的“美”的定義。 9月份我將拍攝一組靈感來源於中國內地一個亞文化的時裝片,選擇的模特也會都是亞裔,把亞洲的小眾文化通過時裝攝影的方式傳遞給西方時尚圈,用最溫和方式推廣審美上的平權思想。
ALEX HUAN-FA CHENG
IG / @ALEXHUANFACHENG
WEBSITE / WWW.CHENGHUANFA.COM
我站在鏡頭裡,一身利落乾淨的黑西服,站在一個雪白的教堂裡面,身邊有一個她,一身白色的婚紗,握著一捧嬌嫩的紅玫瑰,教堂的長椅坐滿了賓客,清一色男穿黑女著白,牧師也穿了一身白色,牧師身後的牆上,卻有一涓血從屋頂流過證婚台,將流至我和她之間。
X CONVERSATION
PHOTOGRAPHER, 习门 NOTSIMON
X : MILKX (EDITOR RALPH LIN)
S : 习门 NOTSIMON
X:你覺得電影與平面攝影存在著怎樣的關係?電影又如何影響自己成長的世代?
S:在我的角度裡,很多時候平面攝影相對來說像是縮水版的電影。不論是製作團隊,還是說投資方、客戶,亦或是內潛藏著想要述說的核心點,很大程度上都像是縮水版的電影;但是,平面攝影又存在與電影差異度非常大的一個地方——瞬間,電影具備導演想要講清楚或者鋪陳開很多伏點卻可講或不講清楚的很大自由度,具備過程,但平面攝影並不具備過程,它只有一瞬間,當然我們可以用很多張排版成書變成一個過程,但是那都像是電影中最精彩最出色或線索點的一幀幀畫面所組成的,它會更富想像,讓人想像更多(只是在我的角度裡,因為我不是藝術攝影師,很少只以一張照片示人)。電影對我而言,它像是一個老師,如何用一個簡單的故事卻講得絢麗萬分/感人肺腑/ 恍恍惚惚/人困馬乏,導演在一定限度下怎麼和製作團隊磨出一個好作品。我看過好幾次黑客帝國,後來才知道原來它的核心是在講鮑德里亞的思想,它有更清楚地告知觀眾更深刻論點的可能性。經典又深刻的電影很多時候都是與所處的時代有更吻合的關係,講述的內核與時代碰撞,與之配合的製作團隊都十分之清晰如何才能更合適地配合導演,這是我覺得好電影的一些特質。
SHOOT FOR 製造後花園 PRODUCTIONGARDEN
X:哪一部電影曾經深深影響你用觀景窗看世界的角度?
S:對我來說,《墜入(THE FALL)》影響我還蠻深的。它有著大量的形式感的點線面,有虛與實,有具象和抽象,選角、鏡頭語言、美術置景、服裝搭配,每一個都在你的意料之外,構成這部美輪美奐的視覺,它很特別。 《聖山(THE HOLY MOUNTAIN)》也是一部影響非常深的電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最後跳出了舞台的第四堵牆,嘗試一巴掌刮在觀眾的臉上,戲謔你我。還有好多的佳作一時也不知從何說起。 (當然這些都只是影響,我對我這輩子能否觸及這些佳作的1%都沒有信心)
左圖 > Shoot For OMTO / 右圖 > Shoot For 三缪SannSteller
X:作為與商業時尚世界為伍的攝影師之一,你最近怎麼回過頭審視自己在「創作」上的可能?(有任何新計畫的醞釀嗎?)
S:偶然在不定期的時間段,我會整理自己的作品集(因要更新增刪發出),這時候便會重審拍攝過的一次次的作品。以前我有最瘋狂的年月,嘗試過一個月拍五條創作,後來漸漸的再也沒有再拍過“創作”,創作現如今幾乎都在我的商業作品上表達,幾乎每一個拍攝,我都想要與往前不大一樣,這次可能是光線為主導,那一次可能是內核做主導,下一次可能是以模特們做主導,都在做一些嘗試。有些可惜的是,我無法像藝術派系那樣,可以只論內核,不論手法質感,野生卻無野,我總覺得我可能會很快湮滅在自我的消解之內。太想回到最初拿起相機只約一人,一整個太陽艷照的下午拍得很開懷,看不到所謂的光線、妝容、衣物整理、構圖,只以隨意隨心在取景器後面咔咔拍,開心又滿足。
Shoot For YOEYYOU
Shoot For Purple
习门 NOTSIMON
INSTAGRAM / @NOTSIMON1
WEIBO / 习门NOTSIMON
我站在鏡頭裡,這是起點,也是終點。
X CONVERSATION
PHOTOGRAPHER, TROY WANG
X : MILKX (EDITOR RALPH LIN)
T : TROY WANG
X:你覺得電影與平面攝影存在著怎樣的關係?電影又如何影響自己成長的世代?
T: 它們彼此存在著時間差。我覺得有句話很美,但忘記在哪本書裡讀到,它說:「攝影就是時間的切片」。我覺得攝影在於平面性,而動態在於一個時間軸,它有一個時間的流動,可以把故事說好,而攝影就是片段,我覺得後者或許跟漫畫有點雷同,漫畫裡有對白,照片只能以畫面說話,可是我反而覺得平面影像或是畫,它們能給人一種永恆的感覺。電影作為八大藝術之一,但平面攝影只是藝術裡一個更小的分支,甚至有待討論,電影與平面攝影的通性是差不多的,只不過器材改變著這些創作的技術,而技術改變我們看東西的方式。我就是在電影新浪潮之下渡過的人,以前都在讀書,反而是這幾年才把屬於自己成長背景的老電影看完,重新體會了像《喜宴》、《一一》、《牯嶺街殺人事件》…等作品的走位、對白、打光、儀式感以及在劇本上的服務,那種直觀才是我們真實看人的樣子。
X:哪一部電影曾經深深影響你用觀景窗看世界的角度?
T:真的太多了,但我現在想到了《A GHOST STORY》,它是最文藝的一部鬼片,當中畫面大量運用著長鏡頭。電影在講述一個迴圈,說著人過世後靈魂還是一直留在房子裡面,甚至是未來死後的自己回到現在來提醒自己,當中畫面大量運用著長鏡頭。我還記得有一幕是兩個遙望的房子,兩個鬼透過窗戶對看,其中有一個鬼開口問說:「你怎麼在這裡?」對方便回說:「那你又是為什麼要守在這裡?」起先那位鬼便答覆:「等太久了,我也忘了。」這個橋段留在我腦海裡好久。它是一部很浪漫的片,導演的構圖與視覺都很值得一看。
X:作為與商業時尚世界為伍的攝影師之一,你最近怎麼回過頭審視自己在「創作」上的可能?(有任何新計畫的醞釀嗎?)
T: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面對有著不同成長背景的新生代,我們總有一種追不完的感覺,我會繼續新的個人創作是想追尋一種永恆的真理,就像最近自己許多新計畫都環繞在靈魂身上,我對生命的議題是很感興趣的。有時影像都太過短暫,他們應該能更深層一些,也不用講說它能帶給觀眾什麼,我只希望別人在看到這幅影像能夠多投射一點,多想一些這裡面想講什麼,你不讀我的概念也沒關係,多看一眼,多思考一秒,那麼就足夠了。現在就是個要往內挖、然後再釋放的世代,作品是要反映自己看到的自己,而我們就是要忘掉自己才能成就新的自己。
TROY WANG
INSTAGRAM / @TROY_WA_NG
WEBSITE / TROYWANGSTUDIO.TUMBLR.COM
我站在鏡頭裡,仲夏之夜,飛機降臨在陌生城市,駕車穿過雨幕和黑暗,前方等待我的是光明未來。
X CONVERSATION
PHOTOGRAPHER, WANG WEI
X : MILKX (EDITOR RALPH LIN)
W : WANG WEI
X:你覺得電影與平面攝影存在著怎樣的關係?電影又如何影響自己成長的世代?
W:我覺得它們是同一樣東西,都是在表達拍攝者的想法,都是在講故事,只是形式不同。電影很直觀地把“時間”這個維度展現出來,而平面攝影巧妙地把“時間”藏在圖片的背後,需要你自己去發現,去連接這一刻的過去與未來。電影可以帶我去很多地方,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心靈裡,像一台旅行機器。我可以通過電影看到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同的文化,更可以得到一些啟發,這些啟發最終會作用於我的生活和創作上。
X:哪一部電影曾經深深影響你用觀景窗看世界的角度?請深入與我們聊聊它。
W:1986年ROB REINER導演的電影《STAND BY ME》,改編自斯蒂芬金的小說《屍體》。這是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講的是一位作家回憶起他12歲時和小伙伴們的一次冒險活動。電影結尾有一段話,其中一句是 “I NEVER HAD FRIENDS LATER ON LIKE THE ONES I HAD WHEN I WAS TWELVE. JESUS, DOES ANYONE?” 電影簡簡單單,看完卻非常惆悵。它讓我也想到童年的小伙伴,和現在身邊的朋友以及我愛的人。電影啟發了我思考該如何去愛即將失去的東西。對我來講,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於是關於“失去”這一主題的表達也成為了我一直以來攝影創作的目的和內容。
X:作為與商業時尚世界為伍的攝影師之一,你最近怎麼回過頭審視自己在「創作」上的可能?(有任何新計畫的醞釀嗎?)
W:我仍然在探索一種更自由的創作方式,思路是讓自己忘掉“攝影”這種形式,以及避免外部評價對自己的影響,給自設定一個“無”的大框架,在其中跟著感覺走,希望這樣可以讓創作變得更純粹。無計劃就是當下的計劃,想發散下思維看看可以走多遠。
WANG WEI
INSTAGRAM / @WANGWEI_INSTAGRAM
WEBSITE / WWW.WANGWEIPHOTO.COM
interview, planner > ralph lin